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18年山东高考作文真题?
2018山东高考作文题目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 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高考作文真题?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为什么高考英语试题作文中喜欢用“李华”这个名字,不用别的?
“李”是全国第一大姓氏,人数众多,选择这一个姓氏方便记忆。其次,“华”代表着华夏的意思,李华是一个非常大众化,并且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名字。最后,大家有没有发现李华的拼音特别好写,对于考生来说,不容易拼错。
百家姓开始是赵钱孙李,李是咱中国的大姓,中国的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李华应该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名字。
我们天津卷用过李津。津就是我们天津的简称。
这只是个人的猜测,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那只有出题人知道了。
有一次开备考会听某个专家解释过,最开始的时候用李华这个名字是觉得这个名字比较大众,也很好拼写,学生很少会因为方言口音等问题拼错Li Hua。
后来固定下来是为了维持稳定——因为书面表达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没有必要在署名上每年换来换去做文章。沿用同一个名字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答题过程中看到平时熟悉的东西进而放松心情(听力每年的试音和例题都不变也大概是这个用意)。
另外其实前几年各省自主出题时,其实有根据自己省市的名字改变署名,比如天津考生就曾经帮助李津写过信。[可爱]
李是一个中国有,英语系国家也有的姓氏,华代表中国,所以李华传递出的信息就是,中国人参加外语考试,这估计也是出卷老师独具慧心的选择,也是这么多年一茬又一茬老师们心有灵犀的共识。叫李华有得满分的,也有一分不得的,估计李华同学自己也纳闷,同样叫李华,得分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由于最近几年高考英语的作文以信件为主,所以必须有一个替代性的人名,既防止***,又能保持统一性,所以出卷老师需要给出一个标准设置,我估计一开始出卷的老师自己也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选了就选了,反正只是一个代号,也没有太大改的必要性,所以李华同学顺利成为高考系列出镜率最高的明星了,这一点估计李白,牛顿都要妒忌了。我想,可是适当的改换一下人名,一是李华同学岁数大了,可以适当休息一下了,二是让学生们也看看我们的老师也是创造力十足的达人。
我认为用这个名字普通常见,让人不感到生疏,反而有几分熟悉感,亲切感;同时细想一下这个名字还是很有寓意的:我们通常用“桃李”来代指学生,而高中生又恰逢风华正茂之时,将来必定会成为强我中华的栋梁之材。
2003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试题,作文多少分?
2003年广东高考考题原文: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3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试题,作文多少分?
2003年广东高考考题原文: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