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参公事业编有哪些单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参公事业编有哪些单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参公事业编都有哪些单位?
参公分为群团参公和事业参公。事业参公主要是有行使部分行***力或者受委托行使行***力的单位,还有部分行政执法部门。比如农机管理局,公积金管理中心,行政执法局,财政核算中心等等。还比如一些行政机关下设的事业单位,比如一些站所,这类机构不是全部都是参公单位。
本人长期从事体制内人事工作,对机关事业单位相关知识比较了解,关于参公单位情况也比较熟悉,下面由我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在中国体制内人员实行编制管理,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事业编制里面有一部分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这部分单位和人员享受基本跟公务员一样的待遇。
具体来说,参公事业编有不少,一般控制在事业单位总量的3%以内,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参公的事业编,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单位中:
1.行政类的事业单位可能使用参公编
以前有些事业单位承担了行政职能,为了更好开展相关工作,使用了参公事业编制,这次机构改革,提出统筹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这类事业单位面临了改革,改革完成后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群团组织使用参公编
少部分群团组织使用了行政编,大部分群团组织使用的是参公事业编制。这是全国相对比较统一的模式,群团组织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但是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然依旧有关章程开展工作和履行职责,新的公务员法也还有参公的概念,这类单位一般会维持参公。
3.行政执法单位可能使用参公编
由于行政编制较为紧张,行政执法单位和人员数量较多,现在也有不少行政执法单位使用的是参公事业编制,现在正在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现在五大领域先行推进。五大领域完成后,也可能涉及其他领域。这类单位维持参公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参公单位是普遍的一种存在,但是这种身份类型处于过度期,下步大概率逐步会改革成公务员身份,当然一部分可能会改革成纯事业单位。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您的疑惑。
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经省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批的。参公单位并不是所以人员都是参公管理人员,还存在一些非参公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如党校。虽然按照文件规定,明确从事党务和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实行参照管理,但没有单独核定参公编制。根据《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文件规定,对参公单位的审批进行了明确,但相同机构在不同地区、层级,是否参公不一致。有的地方参公,有的地方不参公。比如,质监局下放改革,质监局下属监察大队属于参公编制,与食品药品监督局整合时,质监局的监察大队并入食药局的监察大队时,食品药品监察大队是事业单位,其整合后人员既有参公编制,又有事业编制,出现同一单位不同身份人员。
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多数承担行政***类职能,如粮食局、畜牧水产局、农业机械管理局、林业局等,还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各类执法大队。参公人员按照公务员法以及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全面实施录用、考核、职务任免、升降,奖励、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保险等公务员各项管理制度。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这个就关键看前些年领导的协调能力和预见力,毕竟以前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待遇差不多!差别是近些年才体现出来。同一个单位不同地方有的是参公有的是纯事业,所以要确定单位性质要根据当地来看。
关于参公事业单位主要依据《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何谓参公单位
行政机关,指依法履行行政职能的机关,也是社会较为熟悉的,比如***院及地方各级***,以及外交部等部门。
事业单位是指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及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接受行政单位的领导。且多以***出资形式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如图书馆、文化馆及学校等。
而参公事业单位就属于特殊的事业单位,具有事业单位的属性,在行政机关中又承担相应的职能。比如,公安部为行政机关,但公安部厅局级单位物证鉴定中心则为参公事业单位;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同样为参公单位。
何谓参公人员
事业单位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工作,且进行备案登记的人员多具有事业编制,可分为事业单位综合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及工勤岗等,其发展路径为职员一至十级、初级至高级职称和技能鉴定等级。
公务员最为大众所熟悉的一种,其晋升及发展路径也无需赘述。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尽管在事业编序列但并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而是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工资、***、职务与职级参照公务员执行,身份也是介于公务员与事业编之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参公事业编有哪些单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参公事业编有哪些单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