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秋节有哪些传统节日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秋节有哪些传统节日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秋节的八个传统是什么?
答:中秋节的八个传统习俗分别是:
一,“夕月”。
古代有祭拜月神的习俗。
二,“赏月”。
到了现代人们把严肃祭祀变成轻松的赏月畅谈。
三,“燃灯”。中秋夜将灯笼挂于家屋高处。
四,“猜灯谜”。中秋夜人们相聚猜灯笼上写的谜语。
五,“吃月饼”。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六,“赏桂花”。因为桂花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
七,“饮桂花酒”。欢庆合家幸福。
中秋节是我们一年中很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中,人们会合家团圆,共同赏月吃月饼,家家齐乐溶溶。传统的八大活动,一祭月,拜月,赏月,二燃灯,三观潮,四猜灯谜,五吃月饼,六玩花灯,七赏桂花,饮桂花酒,八烧塔。这些活动都产生于劳动人民实际生活中,并渐渐形成了规律,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堆积了。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的八个传统是:
1、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祭月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观潮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秋节有哪些传统节日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秋节有哪些传统节日风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